中科院打造梦天实验“硬科技” 助力科学家逐梦星辰大海

发布时间:2022-10-31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这是空间站三舱T字构型组合体最后一部分。
  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中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充分发挥建制化、体系化优势,攻关研制了超冷原子物理实验柜、高精度时频实验柜(Ⅰ、Ⅱ)、高温材料科学实验柜、两相系统实验柜、流体物理实验柜、燃烧科学实验柜、在线维修装调实验柜等8台科学实验柜。
  超冷原子物理实验柜主要是利用空间微重力环境条件,建立具有超低温、大尺度、高质量、适合精密测量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工作物质的开放实验系统,开展前沿基础物理研究。
  高精度时频实验柜主要是通过不同特性原子钟组合,在空间站构建超高精度时间频率产生和运行的系统,通过站内、地面、空地原子钟之间的时间频率的精密比对测量,可精密测量引力红移、精密探测精细结构常数变化及光速不变性等,精确检验相对论等基础理论。支持通过微波和激光传递链路向地面提供超高精度时间频率信号。
  高温材料科学实验柜集材料制备加工、原位检测、实时观察等功能于一体,支持开展金属及合金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其它新型特种材料的熔体生长和凝固科学实验,最高工作温度达1600度。
  两相系统实验柜主要是支持开展空间蒸发与冷凝相变、沸腾传热、两相流动与回路系统、空间流体控制等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应用研究。
  流体物理实验柜主要是支持开展空间微重力环境中流体的宏观、微观运动,扩散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以及空间材料、空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方向采用透明介质的实验研究。
  燃烧科学实验柜主要是支持开展微重力环境下的燃烧科学研究,重点是微重力环境下的燃烧科学基础问题和技术研究、空天推进和载人航天微重力燃烧问题等方面的研究。
  在线维修装调实验柜主要是支持舱内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的精细机械操作、结构和电子学装配、机构润滑等操作及试验验证,并支持开展空间机器人和遥科学技术试验。
  梦天实验舱科学实验柜将支持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等领域相关的科学和应用研究,预期在上述领域做出一批有国际水平的科学成果,揭示重要的科学规律,并同步推进应用和技术转移,进一步推动我国空间科学整体水平的提升。目前梦天实验舱已经规划安排了约40项科学实验项目,将根据实验规划持续在轨开展。

附件下载:

  010-82178817  010-82581990  所长信箱  纪检信箱
  北京市海淀区邓庄南路9号 (邮编:10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