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器内的温度和湿度

发布时间:2013-05-25

人体内各种化学反应需要酶作催化剂,而酶的活性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很好地发挥,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均会降低酶的活性,使生命活动受到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相对恒定的人体温度,是机体正常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载人航天器在飞行过程中,空间环境的热辐射与地面环境差异非常大,为了保证航天员有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需要对舱内的热舒适性进行控制。

载人航天器内的热舒适性,通常从温湿度控制、人的着装和活动强度等几个方面来考虑。由于航天器要在太空进行长时间的飞行,舱内空间相对较小,因此,维持航天器内的热舒适性,难度要比地面大得多。

世界各国载人航天器大多采用主动热控制和被动热控制相结合的方式来控制载人航天器内部的热环境。为了保持舱内温度相对稳定,航天器内人和设备产生的热量,需要借助主动散热方式向太空散热。通常情况下,载人航天器内部的温度控制在17~26℃范围内,相对湿度控制在30%~70%范围内,航天员穿衣相当于地面上穿夹克衫的保暖量。

人的热舒适性与人的活动状态或代谢产热量有关。不难理解,随着人的活动强度增大,舒适温度会有所降低。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时,人会产生闷热感;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时,人会产生湿冷感。航天器内通常采用冷凝除湿的方法降低空气的湿度,增加热舒适性。人的着装与舱内温湿度直接相关,温湿增加,则着装量相应减少;温度降低,风速增加,则着装量相应增多。

“刮风”对舱内航天员的身体舒适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前所述,为了消除舱内二氧化碳蓄积,航天器内适当吹风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风太小会影响空气流动效果,风大了又可能使航天员有吹袭的不舒适感,甚至导致受凉感冒。一般情况下,舱内只能吹0.05~0.5米/秒的微风,相当于地面的0~1级风。

高温、低温是载人航天器难以避免的热环境,特别是返回段,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剧烈摩擦,在舱外会产生上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保证舱内正常的温度,美国航天飞机通过在表面覆盖防热瓦的方式,阻止外表面高温向舱内传导。载人飞船则通过返回舱外表面的高温烧蚀材料,将热能吸收和散失。飞船返回舱在重返大气层的过程中,虽然舱外烈焰熊熊,但舱内温度仍保持在设定的正常范围之内,航天员不会感觉到燥热难耐。当然,一旦载人航天器的热防护措施出现问题,航天员就会处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热平衡被破坏。若返回舱在寒区着陆,低温环境将使航天员产生应激性冷紧张反应。与高温环境造成的热紧张相似,冷紧张时人也会主观感觉不舒适,工作能力下降。此外,极端的高低温环境,还会危及航天员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附件下载:

  010-82178817  010-82581990  所长信箱  纪检信箱
  北京市海淀区邓庄南路9号 (邮编:100094)